
隨著大眾對健康意識提升,保健食品市場蓬勃發展,從維他命、膠原蛋白到益生菌,都必須在電商平台上嚴格合規。別以為「保健食品」只是一般商品,多了健康宣稱與安全監管,合規上架、行銷與售後更要小心!本文將以最簡明的 4 大清單,帶你快速搞定保健食品電商所需的法規要點。
一、保健食品電商,需要先懂這 2 件事
- 什麼算「保健食品」?
- 依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及《保健食品管理法定義》,指標示具特定保健功效之食品,如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及植物萃取物等。
 
 - 健康宣稱=專業訴求,合規是硬指標
- 保健食品通常涉及功效宣稱,必須取得衛福部核准的「保健食品許可證」,任何未經核准的功效主張都可能觸法。
 
 
二、上架前必知 4 大法規重點
1. 許可證字號與登錄
- 法源出處:《保健食品管理法》
 - 要點:
- 未經核准不得標示保健功效,須通過衛福部「保健食品查驗登錄網」取得許可證字號。
 - 許可證字號須顯著標示於包裝與販售頁面,違規可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。
 
 
2. 功效宣稱審核
- 法源出處:衛福部《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審查基準》
 - 要點:
- 宣稱前須提交實驗數據與臨床試驗報告,且僅限經核准之功效成分與宣稱語句。
 - 文案不得使用「治療」、「診斷」、「預防」等醫療用語,僅能採用審核名單內之通用宣稱。
 
 
3. 包裝與標示義務
- 法源出處:《保健食品管理法》及《食品標示法》
 - 要點:
- 標示項目包括品名、成分含量、建議攝取量、食用方式、保存條件、有效日期、廠商資訊及許可證字號。
 - 需附上「適用對象」與「不適合族群」警示,如孕婦、兒童或服藥者注意事項。
 
 
4. 通訊交易契約揭露
- 法源出處:經濟部定型化契約準則、《消費者保護法》
 - 要點:
- 訂單前須顯示商品規格、單價、運費、退貨條款、鑑賞期與申訴管道。
 - 保健食品同樣享有7天鑑賞期,不包含拆封後影響安全衛生者。
 
 
5. 網路廣告與宣稱管控
- 法源出處:《保健食品管理法》第16條、《食安法》第28條
 - 要點:
- 禁用醫療暗示用語,所有宣稱需符合核准項目,並留存審核文件備查。
 - 電商平台行銷素材須經 AI 初審+法務覆核,避免違規下架或罰款。
 
 
務必執行事項:
- 電商業者應詳細審閱相關法規,確保所有商品符合規定,避免違規受罰。
 - 應提供詳細的商品資訊,包括保存方式、食用建議等,以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 - 建立完善的退換貨機制,並清楚告知消費者相關規定。
 
三、合規實用技巧:新手也能上手!
- 建立保健食品合規檢查表
- 使用 Google Sheet 或 Notion,列出5大法規重點與負責人、完成期限,並同步核准許可證字號。
 
 - 功效文案審核流程化
- 行銷文案先由團隊審核,暫存通用宣稱清單,定期對照衛福部核准清單。
 
 - 電商平台上架
- 在蝦皮、PChome、Momo進行上架,確認商品資訊、特色等內容與價錢設定無誤,即可上架販售,同時建議事先閱讀平台供應商手冊,避免違規下架。
 
 
四、常見 Q&A
Q1:保健食品拆封後是否可退貨?
- 答:依《消保法》,拆封後若影響衛生安全,業者可在揭露條款中排除退貨權,但需明確告知消費者。
 
Q2:宣稱可否同時宣傳多種功效?
- 答:僅限許可證上核准的宣稱語句,跨效合併宣稱需另行申請核准,否則屬違規廣告。
 
Q3:新配方上架前需多久審核?
- 答:保健食品許可證申請流程約3至6個月,文案與標示須在核准後才能上架。
 
Q4:海外購買保健食品如何合規?
- 答:進口需完成報驗並取得進口許可,並符合台灣標示規定及功效審核要求。
 
結語
別讓合規成為瓶頸——掌握5大重點與實用技巧,你的保健食品電商從標示到宣稱都能滴水不漏,既守法規也贏得消費者信任!
	


